热播剧“AI二创”视频(以下简称“AI二创”)是借助AI技术,通过戏仿、致敬、改编、引用等形式对曾经或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进行二次创作的新型视听艺术作品。AI二创正以赛博格美学语言,重新定义数智时代艺术与大众的关系,在技术赋能中重塑观众从被动观看到主动共创的审美体验;以颠覆性姿态突破传统影视艺术的创作边界和审美框架,掀起一场从技术逻辑到审美范式的深层变革。
AI二创通过技术解构与符号重组,构建起即时满足的情感交互机制。《当AI遇上〈西游记〉看妖精如何现原形》通过混剪蒙太奇与AI换脸技术将《西游记》妖精现形演绎为赛博视觉诗,《滕哈格——舌战群儒》将三国智斗场景移植至足球赛后发布会,这种符号暴力拆解重构,实质是数智时代的认知图式激活术——通过激活观众的认知图式产生情感共鸣。在认知超载的现代社会,AI二创的荒诞拼贴成为精神解压阀。当影视IP遭遇算法突袭,历史文本嫁接当代议题,时空错位的戏剧张力精准触发Z世代的文化解码快感,观众在“熟悉的陌生化”体验中,既满足怀旧情结,又收获解谜式愉悦,形成独特的艺术疗愈闭环。 这种即时满足的背后,是技术逻辑与心理需求的深度耦合:鬼畜变速制造多巴胺脉冲,跨媒介叙事引发认知颠覆,平台算法将经典影视IP转化为可量化的爽点单元。当诸葛亮用数据分析排兵布阵,唐僧以家乡方言超度赛博妖魔,破次元碰撞既生产社交货币,也重构数字原住民的情感共振频率。 值得深思的是,在快感经济主导的审美异化中,多巴胺驱动型内容消费正在重塑大脑奖赏回路。艺术审美正经历从本雅明式“灵光”体验向鲍德里亚式“超真实”消费的范式迁移。AI二创应突破拟像生产的桎梏,建构传统美学基因与数字文明形态的对话场域,而非沉溺于技术奇观制造的符号剩余价值。
视听盛宴:“爆爽上头”的审美体验 AI二创通过算法美学将影视解构推向感官刺激的巅峰,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传统二创聚焦叙事逻辑与剪辑技艺,而AI二创注重思维突破与认知重构。当《西游记》变身赛博枪战片、《红楼梦》演绎武侠江湖情时,这种打破时空逻辑的符号重组,构建出“离谱却上头”的新型审美快感。观众在“亵渎经典”的争议与“爆爽解压”的体验间动态博弈,形成独特的审美张力:越是解构传统认知框架的作品,越能引发病毒式传播。 这场视听革命实质是算法逻辑与大众心理的共谋。平台通过用户画像精准投喂“电子多巴胺”,将文化记忆转化为可量化的爽点数据库。B站、抖音等形成的狂欢场域中,只有深谙原剧密码的“梗学家”能完成文化解码,在集体戏谑中实现身份认同。当AI将二创推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极端,我们既见证技术突破艺术边界的神奇,也面临经典消解与文化失序的隐忧。如何在技术狂飙中守护艺术内核,将成为数智时代审美创造的关键命题。
仪式互动:“集体兴奋”的审美狂欢 仪式能加速情感生产,激发审美主体的情感能量、情感意识和情感传播。涂尔干提出的“社会黏合剂”功能与柯林斯“情感变压器”理论,在AI二创场域获得新生——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构建的互动仪式,将分散的个体情感能量转化为具象的集体兴奋浪潮。 传统影视的线性传播构建了仪式性观看的集体记忆,而AI二创依托分布式交互生态,形成了碎片化符号拼贴的狂欢景观。观众从被动接受者转型为集审美生产与审美消费于一体的“产消者”,通过对经典符号的颠覆性解构与创造性重构,实现审美表达和情感生产。抖音、B站等平台精准捕捉用户的情感共振频率,借助算法推送构建起无数个微型狂欢部落。 在《征服》《庆余年》等热播剧的AI二创中,作者与受众通过梗文化形成加密对话。这种根植于集体文化基因与视觉共谋的符号化互动,既印证了涂尔干笔下的社会整合机制,亦实践着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中的情感能量传递,最终在数字荒野中淬炼出表征Z世代精神图谱的赛博图腾。 值得警惕的是,过度依赖算法投喂可能使集体狂欢异化为数据驱动的伪仪式。真正的审美互动应保持人类对文化内核的掌控,在技术赋能与人文精神之间维持动态平衡,使数字仪式真正成为凝聚情感能量的文化磁场。
艺术重构:“数智时代”的审美表达 AI二创以数智技术重构经典影视作品,开创了艺术表达新范式。利用AI技术对《三国演义》《甄嬛传》等热播剧进行解构与重构,不仅实现了数智时代视听艺术的革新,更构建起连接经典影视IP与Z世代观众的桥梁。这种技术赋能的创作方式,既延续了经典作品的长尾价值,又通过赛博朋克、蒸汽波等数字美学形态,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的“视觉奇观”。在传播维度上,AI二创突破了传统影视剧的线性传播模式,形成多平台联动的裂变传播效应。智能剪辑、风格迁移等技术手段,使《亮剑》《士兵突击》等热播剧焕发新生,为视听产业的数智化转型注入创新性发展势能。 当前,AI二创面临艺术性困境:机械化生成导致作品呈现“电子土味”特征,过度追求形式创新而忽视原作的精神内核,暴露出技术驱动型创作在文化深度与价值表达上的局限性。艺术重构的突破路径在于构建人机协同创新体系——以智能算法驱动视觉表现与形式创新,依托人文精神锚定价值内核与意义坐标。 数智时代艺术创新的本质是技术与艺术共创。未来的AI二创,需在技术创新与艺术价值之间找到平衡,既要突破传统影视创作的技术边界和审美框架,又要守护艺术生产的精神内核和审美价值;能让最新技术与经典艺术共舞,能使技术迭代与美学传承共生。 AI二创在数智化浪潮中开辟出艺术表达的新维度,重构了当代大众文化的接受逻辑与美学范式:算法驱动下的内容供给实现感官愉悦和情感抚慰的零时差触达;通过高浓度信息剪辑、跨次元符号混搭和超现实视听轰炸,解构原剧叙事框架,以“颅内高潮”式的节奏与奇观化表达,激活观众的瞬时快感神经,完成对传统线性审美的叛逆式颠覆;弹幕文化、玩梗互动与全民二创的深度融合,使观众从接受者进化为“产消者”,构建出跨越虚拟与现实的情感共振网络,催生参与式文化的新狂欢形态;AI转绘、智能配音与大数据预测模型的应用,打破了人机创作边界,既保留人类的情感温度,又释放算法的无限延展性,在虚实交织中孵化出赛博格化的美学语言,为艺术创新提供了动态演进的数字土壤。这展现了技术革新潜力和丰富的美学价值,但在质量、版权、伦理及社会接受度等方面仍需突破。未来需通过技术迭代、法律完善和伦理规范,平衡创新与风险,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END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东南传播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